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百姓生活 > 正文

农行南通通州支行贷款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崛起-南通贷款

发布日期:2015/10/28 4:55:50 浏览:883

 农民,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是职业的称谓;农村,不再是“人走村空,而是生机勃勃;农业,不再靠老人妇孺,而是专业人干专业事。这是三农发展进入现阶段的新目标、新愿景。在这样的期待中,近年来,农行南通通州支行立足“面向三农、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充分利用金农贷、个人农村生产经营贷款等惠农政策,支持“职业农民”在广袤的田野上崛起。

 “白领”转型当农民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倾斜,农业发展吸引了一批富有闯拼精神年轻人的眼球。农行南通通州支行顺应形势,实施“青苗计划”,重点支持回乡创业的新型大学生农民。目前,该行“青苗计划”成员达到15名,累计投放农户小额贷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2080万元,让更多的年轻人圆梦。

 吴晓巍就是该行“青苗计划”中的一员,目前是南通通州区众鑫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养羊事业蒸蒸日上。2009年,吴晓巍大学毕业了,幸运的他很快成为一名高薪白领。但作为一个“农二代”,他想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开始从事山羊养殖业。可在养羊第一年就因羊苗问题亏掉六七十万;后来羊苗没有问题,但是各种各样的疾病使他手足无措;再后来羊苗可以了,羊的死亡率也控制了,但是羊的增重率就是上不去……

 在吴晓巍最迷茫、低沉的时候,农行南通通州支行将其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2012年,对其发放了160万元农户贷款,这对吴晓巍来说真是雪中送炭。之后,又向其发放“金农贷”50万元,比其它贷款低10个百分点,尽量降低他的成本。该行也并未一贷了之,经办客户经理经常到养殖场,察看山羊生长状况,还给吴晓巍带来了疾病防治、养殖技术等书籍,陪着他到有经验的养殖户那里“取经”。眼看出栏在即,该行还帮着他联系市场专业户、农民经纪人等,帮着他发微博、转微信,畅通山羊销路。

 有了农行助力,吴晓巍的创业路是越走越平坦。他的养殖场现有员工150人,占地57亩,羊舍6000余平米,年羊出栏量达一万两千余头,年交易额1000多万元。近日,他正在学习电子商务管理,准备借力网络拓宽销路。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他的养殖场能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典范,走规模化、现代化之路。

 “贫困户”变身“小康户”

 “以前政府送米送油,只能缓解一时困难。现在靠自己双手创造财富,每天都过得有奔头!”近日,在十总镇通州绿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村民季志平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高兴地说。季志平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自己小儿麻痹有后遗症、妻子患病、两个孩子尚小。目前,他在合作社从事田间管理工作,每天有80多元的工资,加上流转给合作社近四亩责任田,每年租金4800元,全年收入增加了数万元。

 季志平能够摆脱贫困,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计划。在农行的支持下,采取贷款扶助、项目奖励等形式,以合作社为载体,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像通州绿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以这种性质设立的,该行向其发放了首笔金农贷200万元。

 眼下正值葡萄销售旺季,位于二甲镇二甲居的芳荣葡萄专业合作社内,晶莹剔透的葡萄爬满了葡萄藤,煞是诱人。该合作社由葡萄种植大户季平芳发起,邻里乡亲共同种植。季平芳种植葡萄已有10多年,自己尝到了甜头,便产生了带领邻里一起种葡萄的想法。可扩大规模需要资金。农行南通通州支行得知情况后,通过住房抵押等形式,为季平芳投入个人农村生产经营贷款20万元,成立了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吸纳了28户低收入户和贫困户参与,种植葡萄面积超过700亩。合作社成立后,农行还帮助邀请专家为社员进行葡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葡萄采摘、保管、运输等知识培训,引导他们引进新品种,收集市场信息,搞好营销。原来责任田里一直种植粮油作物,产出效益低的二甲居32组贫困户曹成江,自从加入合作社,收益大幅提高,多年为生活所愁而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不仅是他,去年合作社户均增收11000多元。

 农机手升级农场主

 一名常年在外的农机手返乡种粮,在农行南通通州支行的支持下,流转了200多亩土地,当上了农场主。36岁的五甲镇复成村村民王俊正是依靠不断摸索和实践,闯出了一片新天地。现在,不仅自己的农场步入了正轨,同时还解决了3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回忆起自己创业的历程,王俊说:“多亏了农行的支持,我由一名农机手升级为农场主,也干出了点名堂。”

 2013年,一直在广东、湖北等地从事农田机械作业的王俊,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经过一番详细调查,他认为利用自己多年操作农业机械的优势,在村里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搞规模种植最为合适。但是运作资金却成了最大问题。

 农行南通通州支行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以农机、土地抵押等方式,投入农户贷款30万元,帮助他流转了200多亩土地,轮种水稻和小麦。种粮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如何让一亩地发挥最大效益?在王俊看来,农业发展必然得到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型。“这是新买的大中拖、育秧机、收割机……”走进他的家庭农场仓库,里面的农机一应俱全。两年多来,农行南通通州支行先后投入150万元,支持王俊购买了国内先进的农机设备,用于机械化生产。该行还为他挂钩一个网点、一个专职客户经理,及时帮助他解决创业中的困难,为他发展开辟绿色通道。

 走进王俊的农场,绿油油的稻田几乎看不到尽头。“对于我们来说,创业初期最缺的就是资金,幸运的是,农行帮我解了燃眉之急。”目前,王俊的农场年均水稻亩产1200斤左右,小麦亩产800多斤,刨去成本一亩地净赚300多元,王俊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种粮大户。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