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吃住玩行 > 正文

南通老劳模“张铁人”向博物苑捐赠周总理合影照片,南通网

发布日期:2016/5/19 9:48:40 浏览:654

南通博物苑

南通网讯(记者冯宏新)1966年10月1日,作为全国工人阶级的代表,南通劳模马富和张树清两人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还和他们在中南海合影留念。5月12日,在珍藏了半个世纪之后,年逾七旬的张树清老人将这张珍贵的黑白照片捐赠给了南通博物苑

劳模深情回忆当年北京之行

这是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黑白照片,长度一米有余,装裱在一个枣红色的木质相框内。照片表面,还罩上了透明玻璃。

照片上,前排中央端坐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来自南通的劳模马富和张树清分别站在后面几排,他们和周总理的距离都非常近。

这张照片拍摄于1966年10月1日,那时文革刚刚开始。也许和当时的特殊政治氛围有关,这张照片的上方没有标明合影的主题,甚至连时间、地点等也只字未提。

“这是周总理特别关照的,照片上面不写主题。我们每个人都领到了一张合影,带回家珍藏留念。”照片上的张树清穿着中山装,精神抖擞,英姿勃发。半个世纪后的5月12日,他身着西服、戴上领带,在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里同样精神抖擞地向记者介绍。

“我和马富同志作为南通工人的代表应邀赴京观礼,感到非常光荣。当时毛主席、周总理接见了我们,并邀请我们在中南海住了三天。到了10月1日,我们有幸陪同毛主席前往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当时的场面气势恢宏,十分震撼,我的心情也是激动万分。观礼过后,周总理和我们在中南海合影留念,留下了这张珍贵照片。”在博物苑举行的简短捐赠仪式上,张树清老人深情回忆了当年的北京之行。

公字当头的马富和奋不顾身的“张铁人”

遗憾的是,当时照片上的两位南通劳模中,以“公字当头”著称的板车工人马富已经在1984年因病去世。如果他还健在的话,应该也会出现在捐赠仪式现场。

在博物院的小会议室里,当年参与报道马富同志先进事迹的陆嘉玉和缪仁青两位老人先后戴上老花镜,仔细辨认着照片上站在总理左后方的马富同志。

出身贫寒的马富解放前做过杂工、织过布、推过小车。1949年,马富在南通市运输公司做了一名板车工人,推独轮车、拉板车一干就是30年。从1953年起,马富一直被评为运输公司先进生产者。1963年6月28日,《南通日报》发表题为《为公忘私、为人忘我》的文章,宣传马富精神。同年7月12日,《新华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马富——“公”字当头的人》,并配发《发扬“公”字当头的精神》社论。此后,全市、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向马富学习的浪潮。1977年,马富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的称号。

说起坐在身旁的劳模张树清,曾经报道了109位劳模事迹的陆嘉玉老人侃侃而谈。“大庆有个王铁人,我们南通也有个张铁人,他就是张树清。”

陆嘉玉介绍,“张树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市劳模、七十年代后期的省劳模。他当年在磷肥厂工作时,凭借‘木棒加大缸’的苦干精神,被评为市劳模;还曾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高温炉内抢修,被誉为‘张铁人’。‘木棒加大缸’是用苦干加巧干作业方法配制过磷酸钙的土办法,工作时气味很大,靠的是拼搏精神。”

张树清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抢修高温炉的情景,“炉内温度十分高,我和瓦工顾得胜一起冲进炉内抢修,气都透不过来。”

博物苑将对照片进行修复和珍藏

“这张照片我已经珍藏了快50年了,我每天都会看看这张照片,激励自己永葆劳模本色。我也要求我的家人要发扬劳模精神,立足岗位,乐于奉献。”半个世纪过去了,张树清老人也几经搬家,但是这张照片始终像传家宝一样珍藏着。

“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我愿意把这张照片捐献给他们,让更多的人看看这张照片,从而更好地弘扬劳模精神,宣传劳动光荣的理念。”张树清老人这样道出他捐赠照片的初衷。当天,他还把自己1977年12月7日参加江苏省第六次党代会的合影照片一并捐出。

当天的捐赠仪式上,南通博物苑向张树清老人颁发了捐赠证书,对老人的义举表示崇高的敬意。南通博物苑副苑长钱红表示,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南通博物苑能收到张树清老人捐赠的珍贵照片,非常有意义。博物苑将把这两张照片进行仔细保养,并复制留存、精心收藏。

《南通老劳模“张铁人”向博物苑捐赠周总理合影照片,南通网》相关参考资料:
南通博物苑、南通铁人运动用品、南通劳模中毒、周总理遗言、周总理、周总理后人、周总理周日和、周总理一生的六个、周总理与军事

最新吃住玩行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