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南通资讯 > 正文

藉美于今传美于后通派红木家具的流光溢彩

发布日期:2015/9/19 14:45:51 浏览:652

江海明珠网讯(记者顾赛花)在9月12日结束的第21届上海国际家具展上,恒昙木言“悦山书房系列”荣获创新奖、书房家具系列铜奖。

继去年11月,通派红木亮相APEC峰会之后,恒昙木言又一次让它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红木家具功能合理、造型优美、结构严谨、用料讲究,集实用、观赏、保值于一体,为很多文人雅士所钟爱。明清代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时期,它凝集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在当代,人们又将这传统文化的璀璨与华美展露无遗,藉美于今,传美于后。

南通家具

?

2014年APEC峰会,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怀柔雁栖湖举行。成为焦点的不仅是雁栖湖这颗撒落在优美山水之间的京郊明珠,还有会议上那些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元素,通派红木家具就是其中之一。

在APEC中方领导人的休息室内,花梨木的画案,黑酸枝的屏风和坐椅,柞榛的书画缸和镇纸,沉稳的黑、跳跃的黄,简洁流畅的线条,让整个空间庄重大气却不失柔和典雅。21国领导人休息区内,陈放的同样是来自的红木坐椅。

而所有这些红木家具,都是恒昙木言的原创作品,能在APEC会议上亮相,恒昙木言打败了上百个竞争对手。

恒昙木言创立于2009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传承、传神、传世的初心,传承前人的工艺,尊重自然、绿色环保,推出古典和创新两大板块,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流传于世的经典之作。此次APEC峰会上领导人休息室内的家居用品,正是恒昙木言创新作品之一——文心系列。

在恒昙木言的工厂内,记者见到了恒昙木言的品牌创始人张晶。“‘恒’即永恒,‘昙’是昙花一现,我们是想把最美好的东西固化在一个时间点上,成为永恒,‘木言’则指把最好的材料让它自己表达出来。”有很多像张晶一样的木作人,创立“恒昙木言”们,把优秀的木作文化传承下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物。被称为崇川福地,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再加上早年交通不便、战乱少,所以积累下来很多优秀的木作。这些手工艺作品都是中国文化的沉淀,是传统生活的沉淀。”张晶是地地道道的人,看到那么多好东西和那么多的能工巧匠,当下就动心了。

“中国的木作文化传承已久,比如宫殿、庙宇等大木作建筑就是很典型的代表,而中国的古典家具脱胎于大木作,被称为小木作,分为三个流派:京作、广作和苏作,江南江北文人荟萃,所以苏作家具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文人气息,通派红木属于苏作。”张晶当初就是被通派红木的秀雅所吸引。

事实上,恒昙木言从创立到现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放在了传承古人的优秀作品上,并进行了改良创新。正因为恒昙木言花了大量时间揣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演绎到现代生活里,其原创作品,子慕、略影系列,在中国国际家具展上屡次获奖,这也正是当初恒昙木言被APEC组委会列入考察名单的关键。

当初APEC组委会四处考察,在全国甄选的过程中,筛选过程有七八轮之多,京作、广作、苏作也看了不少,仅APEC组委会就来了多次,对的人文文化印象很深。

在APEC组委会最后一次来通考察完的一天,张晶接到电话,要求立即赶往北京看现场、交设计图。时间紧任务重,张晶拉上设计团队连夜飞往北京,隔天一大早,递交方案。

椅子,是此次恒昙木言胜出的关键。在外行人看来,能到APEC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进行最后角逐的应该都算是精品中的精品了,其中不乏京作、广作(苏作里就恒昙木言一家)中一批百年老店和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但当25把椅子往那儿一放,几乎所有竞选方的目光都被“文心·雁栖椅”所吸引,结果不言而喻。

“文心系列脱胎于明式家具,线条比较简约,考虑到整个家具的形质和空间的摆布,恒昙木言的作品比例把握适度、工艺精到,能突出中国的传统木作、通派木作的精髓,更显中式文化的雅致,但又不失大气。这又是一次国际性的会议,恰好明式家具在西方也比较受推崇,所以综合考虑下来,文心系列确实是符合APEC组委会的要求。”

最后,除了为APEC峰会提供领导人休息室内的家具,整个空间里的饰品、摆件等,都由恒昙木言来配备,由此,我们见到了的缂丝、通派盆景等,“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让我们优秀的江海文化在APEC这个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展现我们的地方文化特色。”

从2014年初开始接洽到最后完工,整个空间的准备和布置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APEC峰会的顺利举行,的木作人也有一笔小小的军功章。

何学道今年60岁,个子不高,人很亲和,蓝色工装服外面套个围裙,加顶帆布帽,扶着椅把的双手布满老茧。20多岁时,何学道就开始接触红木工艺,当年学徒时的师兄弟都已经当了家具制造业的老板,只有他还一门心思地钻研着木匠活儿,“文心·雁栖椅”就是出自他之手。

谈到的木作,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艺术家李渔。李渔是江苏如皋人,非常热爱生活,不惑之年后,开始游历四方,广交名士,总结出了这样一句话:姑苏之竹器,淮扬之木器。这个时期的淮扬一带,工匠的资源非常丰富,手艺水平也非常高,流传下来的一批优秀作品绝大部分出自苏北工匠之手,包括。

红木家具制作精良,享誉全国,近年来的产值占据了江苏的半壁江山。“在现代工艺环境下,红木家具的制作工序仍然非常复杂,而且还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纯手工制作环节,比如雕刻、榫卯结构、天然生漆、古法编藤等。”何学道道出了其受欢迎的一大原因。

何学道是地地道道的老工匠,手艺是由老师傅口手相传下来的。“我们那时候哪有设计师和设计图啊,都是口述样式或者按照木匠自己的想法来,现在好东西(正宗的老红木)少了,做出来的东西倒比以前考究多了。”

何学道是摸过好东西的人,“那个时候我接触的大部分是泰国的老红木(酸枝木)、小叶紫檀、柞榛、黄花梨……现在这些已经不多见了。”的名木材——柞榛,那些年何学道也没少接触,“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柞榛不在红木的五属八大类里面,不能算作红木。但柞榛密度强、花纹天然美观,再加上能工巧匠们的细心雕琢,柞榛家具在古典家具收藏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以前,那可是进贡皇宫的家具材料,包括大玩家王世襄等家里的家具也都是这个材料。”从何学道口中得知,柞榛本来就很难找,而且利用率极低,十柞九空,最起码长到100年100斤的时候才能用,“现在柞榛木是越来越少了。”恒昙木言工厂一楼的进门口,摆着一根直径50cm左右、树龄600年的柞榛木根,“它以后就在展览馆里了,舍不得用喽!”何学道的语气中透露着惋惜。

当下,除了柞榛、红木资源逐渐减少之外,人才缺失也是如今红木家具发展的一大困境。“现在的年轻人静下心来做手艺的不多,不像我们以前那时候喽!”何学道的同事大部分都是和他年龄相仿的老匠人,偶有几张年轻的面孔,红木人才青黄不接,使通派红木传人们深刻认识到,在传承红木文化的路上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江海明珠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南通广播电视台&江海明珠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海明珠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最新南通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