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南通资讯 > 正文

“北大门”的抱负:南通与上海不只是两个城市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4/3/20 10:03:11 浏览:36

海的一个重点是加强科技企业合作,积极尝试构建两地之间从研发实验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鼓励研究成果到南通企业转化,开展科创型项目链式转移。

做上海的“飞地”

以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为典型,目前南通正在对与上海合作的“飞地经济”进行转型升级,并考虑在适当的时期增加合作园区,以适应不同层次和产业的合作。

一方面,推进在通的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区)与上海重点产业平台对接合作,实现各县(市、区)与上海产业平台紧密型合作全覆盖,并推动提档升级,提高承接信息产业、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和业态能力;另一方面,则引入上海国有资本、企业参与园区共建,采取更加灵活的办法,打造若干个沪通合作“区中园、园中园”。

南通市长韩立明表示,对接上海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南通要成为“上海设计、上海制造、上海服务”的“南通配套”,即完成“上海孵化、南通转化”。

目前,从现有沪通产业合作的实践看,三种模式已初见端倪:第一,研发在上海、生产在南通,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领域高端制造环节加快向南通转移;第二,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南通,与上海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研发合作,并在南通实现产业化;第三,前台在上海、后台在南通,企业把总部营销的窗口设在上海,而金融后台、呼叫中心、工业设计等配套产业逐步在南通集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已有两家上海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在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的园区内,两家企业的合计员工在300人左右,“他们选择南通是主动为之,因为上海的商务成本较高,且这类企业的人力资源规模相对大”,公司综合事业部经理陈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与坐落在城市核心区内的南通产研院及其孵化基地相比,位于南通海门市临近长江的海宝工业园更加贴近南通对大项目、大型临港产业的现实需求。这是世界500强宝钢集团(现为宝武集团)在上海以外整体开发的第一个现代化工业园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到目前运营已超过5年。

“宝钢集团是央企,旗下板块多,目前着眼于全球化,因此服务于钢铁以及带有城市功能的板块都在逐渐向外转移,但整体考虑是在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内”,江苏宝钢精密钢线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谢剑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考虑到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在上海的大型国有企业,向外转移部分功能尤其是生产及其配套功能已是大趋势。

这些都是上海飞地经济的不同表现形式,考虑到上海的国际化优势,在合作中地方都倾向于以上海为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由上海方面主导运作,90的投资由其承担,但在收益上合作方可得到35,这一合作方式成为了上海中心城区老工业园区成功转型的典型,获得了中央的肯定。

科技城高管黄帅受访时认为,“走出去”与南通合作体现“错位发展”的引进思路,主要体现在企业总部、研发中心、高智高端服务等,与上海园区及南通周边园区形成相对差异化的产业集聚。

“与上海的合作已有基础,下一步要在推动市民服务一体化、医疗卫生和教育合作等更深一步,比如开展个人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贷业务,争取更多的上海高校和医院到南通开设分部”,成长春表示。而季建林认为,南通方面应对所属的开发区进行一定的指导,形成合力,以更有效承接上海的资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南通方面正对“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总体方案”进行细化。

上一页  [1] [2] 

最新南通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