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南通资讯 > 正文

【干货分享】智造 V课堂:第98期

发布日期:2020/7/19 13:20:33 浏览:904

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前面的文档化资料,这个在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的企业所起的作用应该是相当大的。拓展开讲,实际上这个叫做知识管理,不要把知识藏在个人的脑袋里,应该藏在公司的文件柜里或者是系统里面。

整个在实施当中所要做的重要的事情就是人才培养和应急准备。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运维人员的培养,将来一方人员或者供应商人员退出以后,他们必须能够独当一面。当然也要培养业务人员,尤其是业务主管与智能设备的相处。

智能制造项目实施过程当中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状况,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应急。乙方的人员不在现场的时候,甲方人员要有预案,机器不听使唤的时候,人工要能够顶得上。因为我在调研一些企业的时候,正好能看到他们的AGV小车在厂内乱窜。还有当产量超出了负荷的时候要有预案,实际上这个时候人工也要上。刚才提到的到底减人还是省钱?实际上从已有实施项目来看,好像人数也没有减下多少来,只是把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

第四

智能制造的售后

售后指的是什么?就在项目交付以后,我们供应商提供的支持,就是乙方提供的支持,包括在质保期内的或质保期过后的。售后服务要有提前约定,提前约定怎么办?应该体现在合同里,否则空口无凭。这就要求合同条款尽可能的地详尽,最好还要有一个应付账款的约束,实际上很多情况是不欢而散的。有可能双方都有责任,但一定要在合同当中先小人后君子。如何能做到先小人?确实需要懂行的人,细心的人参与到合同的签订当中去。

响应,售后支持的响应。项目交付以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状况,如果出现了状况就需要售后支持,问题就来了,多长时间能够响应呢?智能制造项目,即便是自动化项目也非常昂贵,很少有备胎,所以响应速度应该尽可能地快,尤其要考虑过了质保期的响应速度。

智能制造项目应该包括很多零部件,大部分是非标定制的,在市场上很难买得到。因此需要在合同当中特别声明。我自己的专业是供应链管理,所以在这一块要强调一下,一定要考虑备品备件,而且应当要让自己企业的设备或者说运维人员开出清单,并且要留意这个备件的种类,备件的价格,防止容易损坏的价格贵,不容易损坏的价格便宜。容易损坏的没给你准备,不容易损坏的给你准备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什么呢?买设备要带备件,找技术人员拉清单,用心眼定价格。

程序调整,指的是程序调整的权限或能力。比如说现场的机械臂的动作或者流水线上的工序需要调整的时候,往往涉及到程序的调整,我们甲方的运维人员有这个能力吗?或者说有权限或条件吗?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因为材料发生改变,现场设备原本优化的动作,优化的程序不再优化了。如果重新优化就需要重新对动作进行改正,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改变程序,甲方人员却常常无能为力。

质保期内可能好办,但是出了质保期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因为过了质保期就需要收费,怎么样收费呢?提前需要有个约定。过了质保期的收费,很多人都经历过,对于供应商来说,这可是重要的利润来源。翻单,是我采用的一个外贸术语,指的是什么?进行第二条线的改造或者上马的时候,甲乙双方谁会坐地起价呢?我们发现有些企业总是不断地更换智能制造的供应商,这种现象会说明一些问题?到底是谁在漫天要价呢?

第五

智能制造的基础

智能制造的基础要考虑在实施智能制造项目之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大中企业跟小微企业,哪一种类型的企业更适合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呢?且不谈有没有实力?实际上小微企业更加适合实施面向柔性的自动化。因为智能制造的实质是柔性化,小微企业应该在这上面多想想办法,政府也应该多给予一些支撑,接下来的供应链金融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侧重。

智能制造到底是核心还是工具?核心能力的打造应该优先于或者重于智能制造的实施,缺乏核心能力的智能制造肯定是空中楼阁,试图或者想着凭借实施智能制造项目来提升核心能力的这种做法总感觉不太靠谱,所以在实施智能制造项目之前,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核心能力的培育上。实际当中无论是多么细微的改善,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我自己概括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智能制造项目实施本身就是企业供应链的重大调整,需要仔细考虑上下游对智能制造项目的影响以及智能制造项目对上下游的影响。比如说流量上的平衡和产量上的平衡。更进一步讲,为保证智能制造项目成功,需要链条上各个环节的支撑。

举个例子,左边是用在托盘上的泡沫底板和隔板。如果是手工打包,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换做右边机械臂来抓取,就可能有问题了。大家可以看到,模具注料孔和顶杆会在泡沫板上留有印记,会影响机械臂的抓取效率,机械臂吸盘的吸附效率不是很好,有的时候吸不起来了。你说应该是调整泡沫板的模具,还是调整吸盘呢?这就需要在供应链条上进行权衡。

另外一个基础就是数据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到过智能制造就是柔性造,我还强调了是面向柔性的自动化,是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信息化的结合。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信息化,他们的基础都是数据。很多企业没有数据,即便有数据,数据质量也比较差,比如说不完整、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不保存,比如存储在plc上面的数据因为感觉没啥用,所以在一段时间以后就被迭代掉了。数据虽然有,但是没有使用意识,这是另外一种情况或不会利用数据开展相关业务。个人认为现在比较流行的大数据对大家更有价值的是什么呢?不是大数据技术本身,而是数据的思维或应用意识。

“数据”再进一步探讨一下,对于企业的数据,我自己考虑可以分为内部的数据,上下游数据,还有行业数据。内部数据就是企业自己内部的数据,比如说库存的数据,BOM的数据,而上下游数据指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客户的数据,比如说有交付周期、生产能力,还有客户的发展前景,还有需求数量。行业数据是所在行业的物料供给数据,比如潜在的客户数据。内部数据如果搞不准,我们想想上游数据,行业数据搞好又有什么用?

再看一下企业的ERP的应用状况。我们企业的CIO们应该都清楚企业ERP的运营状况,大家可以看出来,计划模块利用率非常差。什么原因?据说是内部数据搞不准。试想一下如果ERP都使用不好,实施了智能制造项目,又能有多大改观呢?企业追求的是效益,而不是效率。

数据管理的问题。这张图核心阐述的是什么?想阐述一下企业IT部门的发展方向,响应马云提出的现在的时代已经由IT转向DT了,就是数据技术的时代了。IT部门是否也应该转变成DT部门呢?现在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比较热,有专家提出来,将来的CIO不一定是IT出身,很有可能是供应链管理出身,实际上很多电商企业就是这样子的。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分为几个层级:业务的数据化、数据的资产化和数据的业务化。数据业务化是什么?就是数据驱动业务,各位IT的伙伴,各位IT从业人员,你能承担这样的任务吗?需要哪些能力?需要哪些技术?应该包括哪些个阶段?我在这上面做了一些归纳,比如说数据管理的几个阶段,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呈现、数据决策以及数据评价。当然了,业务部门也要有所作为,还有所需的技术支撑,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

第六

智能制造的痛点

所谓痛点是什么?“痛点”这个词现在比较流行,让你感觉很痛的点,有切肤之痛的那个点。哪些是智能制造的痛点呢?做了这么一个总结。我们负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位主管,或者说上马实施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应该对这几条有切实的体验吧?智能制造的痛点大概也是这样子的。比如说不确定指的是什么?供需的不确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内部很多时候也不太确定,导致什么?导致计划的远远赶不上变化的。

尽管设备高大上,系统也高大上,供应商的来头也不小,大家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来头都很大的,他们也比较强势,但是项目总是不适应企业的一些要求,企业的一些特色。还有一个是不能调整,不太好调整或者调整起来比较贵,使得这个项目的刚性就远远大于柔性,这种弊端最终让项目成为鸡肋。

目前利润比较薄,尤其是制造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也不好,比较困难,企业总是担心收不回投资怎么办?收入比不上投入。假如再加上有人曾经被忽悠过,有这样的经历,这种担心就更加强烈。如果智能制造的供应商,大家称为乙方,能够解决上面这些痛点,我总感觉这个是功德无量的。

第七

智能制造的风险

大家看到小标题,你能想到什么呢?供应商的技术不行,我们的投资不够,有可能让项目成了烂尾工程,这是一种风险。还有将来收不回投资,也可能是一种风险。不过我这里想谈一点另外的东西,我们稍微绕个弯。实施智能制造的目的是什么?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就是通过提升效率,更好地发挥企业的核心能力。我们很多一流企业引入了第三方公司或者专业供应商实施智能制造项目,就需要把自己的核心工艺通过算法固化到系统里面,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把自己的核心秘密泄露。因为很多个企业在选择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时候,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就是看看这些供应商有没有同行的项目经验。

供应商可以把别人和他自己做过的跟你同行的东西给你参照,后面您的这种项目也有可能被参照。如果被参照,尤其是核心工艺,是否有可能引发泄密呢?所以算法固化这种事情最好其自己来做,除非企业本身就没有啥核心能力,只是想通过上马智能制造项目增加规模或者提高效率来虚涨声势。所以没有算法固化能力的企业在上马智能制造的时候要且行且珍惜。也有人会提到,供应商说我们有保密协议的,大家可以考虑一下,一纸协议到底能有多大的约束能力?据说在进行信息系统上马的时候可以用代码或者是一些范围来进行代替,来规避陷泄密的可能,但是智能制造项目要把核心工艺要固化到设备里面,固化到系统里面,通过这些方法可能就不太灵验了。还有一些企业采用引入多家智能制造供应商来进行规避,可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我个人认为在实施制造智能制造项目的时候,涉及到核心业务的项目,建议缓行,不要着急上马;而对一些支撑业务,比如说仓储、包装或者内部物流这些东西,可以先行上马,因为这些东西已经成熟了,难度也不算大,泄密的风险相对可控。

长远来看,智能制造应该是趋势,尤其是在减少一些低端简单重复的劳动力方面。因此要在实施之前需仔细分析智能制造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就能让实施过程进行得更顺畅一点,效率更高一点。当然目前以自动化为主的智能制造,离真正的智能制造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我作为一个外行人看智能制造,实际上心里很忐忑不安,肯定存在很多不足,请大家多多指正。

互动答疑

提问:当前中国经济下行趋势突显,推进智能制造能否成为企业转型的金钥匙?不景气的企业或行业又该如何推进智能制造呢?

答: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凸显,按照中央的讲法,实际上经济不是下行,我们没有下行,是进入L型增长。还有这次十九大报告里面提到,我们国家的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变成高质量增长。什么意思?我们以前的增长好像质量不太高,企业发展从低质量转向高质量,就是转型,这就给了我们一些机会。

提到智能制造是不是企业转型的金钥匙?尤其是对于不景气的行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这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回答。它是不是金钥匙?不好说,我前面强调了智能制造是企业的工具,而不是核心。在进行智能制造项目实施之前应该考虑自己企业有没有真正的核心能力。如果没有核心能力,上智能制造可能效果也不是很好。还有上智能制造是很费钱的,很浪费资金的,倒不如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当然这个核心能力如何解读呢?说来话长,不一定非要搞高端的高大上的东西,实际上现在的趋势已经明朗了,你可以搞稍微低端的,但是质量一定要过硬的,搞低端的一定要质量过硬的东西是有前景的。

不景气的企业可以暂缓推进智能制造,当然也分另外一种情况,如果你这个企业是生产服务型企业,比如说给别人代加工的,为了提高你的生产服务能力,有必要或者应该上马一些自动化的或者更柔性的自动化系统,在我们国内富士康就是这样的典型,它自己的系统非常柔性,各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南通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