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南通资讯 > 正文

南通大学:助力青年人才攀高峰

发布日期:2023/7/24 14:48:23 浏览:51

来源时间为:2023-06-27

1990年出生的李大伟博士,入职南通大学一年后,凭借优秀的科研业绩,跨越任职年限的“门槛”,被认定评审为教授。

尽管李教授很年轻,但他的科研成果一点都不单薄。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

“学校吸引我的除了优厚的待遇和宽松的政策,更重要的是优秀的科研团队和高层次的平台。在这里,我能更好地发挥研究特长,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他说。

一段时间以来,该校党委领导班子带头从学习抓起,突出问题导向。围绕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10个方面的学校改革发展重点领域调研主题,调研组深入政府主管部门、省内外高校和地方企业开展调研,与学院师生面对面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制定任务清单,着力打通制约学校发展的痛点瘀点堵点。

“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我们迫切需要这样的调研,调查研究与我们自身发展紧密结合,所以调研将更加务实、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表示,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聚集起来。

营造新时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氛围

20世纪90年代,作为南通大学的前身,南通医学院办学规模不大,教学科研条件也比较艰苦。

在这所名不见传的学校里,以顾晓松为代表的30余名青年教师,凭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争创一流的执着追求,有的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有的进入学术界“最为活跃”的科技前沿,有的在教学、医疗和科研领域里成为学科骨干,被誉为“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在不到8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做实验、到各地图书馆查阅文献的艰苦创业经历,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带着科研成果回国的家国情怀,学校排除万难添置实验器材、破例帮助解决家庭住房困难的动人故事,解决世界性科研难题的成长喜悦……5月24日,在“传承通医知识分子群体精神造就新时代通大优秀青年人才”院士访谈会上,这些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访谈会上,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杰出代表——中国工程院顾晓松院士、中国科学院段树民院士与青年教师们话成长、谈感想,以切身经历勉励青年扎根祖国大地,敢于创新,勇攀科研高峰。

“当年通医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展现了爱国奉献、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年教师砥砺奋斗、突破创新。”该校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青年教授凌珏表示。

“回顾当年的通医知识分子群体,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培养出一批能为国家做贡献的优秀人才,那么我们今天的青年教师应不应当向这个群体学习?”尚庆飞说,“我们要在全校营造一种像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那样的氛围,要打造新时代通大知识分子群体,在青年队伍当中抓典型、抓榜样、抓实干。”

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

如何让师资队伍向高水平方向发展,也成为该校调研的一个主题方向。该校调研组通过走访发现,过去一段时间,国内一些高校寄希望于通过引进高水平 来把学校的队伍盘活、带起来,但在现实中引进合适的人才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调研组认为,立足自身、抓紧培养,从物质激励、精神引领、提供多元发展空间等多方面入手,培养本土人才,成为该校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该校打出系列的人才工作“组合拳”。目前,该校与南通市推进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围绕南通16个主导产业的产业链,共同推进青年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一方面在学校的支持下做好科研工作,另一方面,科研成果能在企业做成果转化、应用。

据介绍,该校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以实绩论英雄,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相继出台了岗位聘用工作实施办法以及岗位绩效定档管理办法,在现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体系的框架下,依据教师前3年的综合业绩进行定档,灵活运用由学校自主调控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鼓励想干事业、能干事业的教师脱颖而出,充分体现“人岗相适、优绩优酬”的岗位绩效理念。

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应科技创新要求,该校结合办学实际,在人才聘用、职称评聘、科研项目申报、薪酬分配等方面进行一些“校本”的探索和创新,实行教师分型发展、分类评价。

“要旗帜鲜明地发挥制度驱动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把人才的创造性活动从不适时的人才评价中解放出来,鼓励教师在一些领域填补空白,促进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干事的氛围。”南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宇民说。

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里

“能为家乡高校发展贡献力量是我的荣幸。”1986年出生于南通的吴丽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了4年半的博士后研究后,不为国外优厚待遇所动,与丈夫先后加入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夫妻二人在生物多色成像和循环组织染色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水平,目前两人均入选江苏省特聘教授。

生物医学传感新方法新技术是当前医学检验专业热点研究方向。为发挥吴丽教授研究特长,学校第一时间为其组建先进生物功能材料与医学分析研究团队,专门招聘了9名该研究方向的博士,团队平均年龄35周岁,为他们尽快启动科研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经过两年的探索,团队针对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点,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项、面上项目两项,进入实审阶段专利15项。他们的研究为癌症等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监测、预后及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青年教师主人翁意识要进一步强化、跨学科团队建设进度比较缓慢、绩效评价条件要深入优化……”在该校主题教育读书班学习研讨会上,由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带队的人才工作调研组专题汇报了调查研究中发现的各种情况,深入剖析问题症结,集体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畅通人才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该校积极为人才发展搭建多方平台。最近,该校每周都会举办青年学者论坛、学术沙龙、教学研讨会。该校还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为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搭台子、铺路子”。

引才聚才更要爱才留才。近年来,该校为200多位博士提供了周转公寓服务,解决近70位人才子女上学问题,定期对人才进校后科研条件落实情况、团队建设情况、科研助手配备以及研究生招生等情况进行梳理,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让人才在南通大学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家的温暖。

“我们要给予青年人才更多信任、更好帮助、更有力支持,支持青年人才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尚庆飞说,“我们将把人才工作的调研成果写进学校即将召开的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转化成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实际成效,推动人才工作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超通讯员范苏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6月27日01版

最新南通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