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吃住玩行 > 正文

光影流年中的南通影院-南通影院

发布日期:2015/11/9 17:19:00 浏览:830

江海明珠网讯(记者王晓俭)宽敞喧闹的礼堂坐满了观众,一束亮光从高处一个小窗口投射到对面宽大的白布上。几个胆大顽皮的孩子站在高处,把小手伸到这光束中,于是全场人都看到了那一只只摇动的小手。一声铃响之后,全场漆黑而安静,等待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这是我们曾经最熟悉的影院场景,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留下了特殊的记忆。

?

南通影院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看电影是奢侈享受

1965年,从部队退伍的方启仁被分配到市电影队工作。“当时市区有四家电影院:人民剧场(今更俗剧院)、文化宫电影院、新新电影院(“文革”中改名东风剧场)、电影院。它们的存在,曾经极大地丰富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

方启仁回忆,“文革”前放映的电影主要是关于抗战及反映新中国生活的题材,如《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早春二月》《女篮五号》等,“文革”中则以样板戏为主,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还有就是“老三战”,即《地雷战》《地道战》以及《南征北战》。

当时由于拷贝少,观众多,跑片员也应运而生。跑片员甚至开着摩托车赶到盐城、宿迁等地守候,一等片子放完,立即拿着拷贝赶回当天放映,缩短了周转期。

“当时人们的娱乐方式很单一,就是看电影,每部电影都很红火,为了买一张电影票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是常事。”方启仁回忆,那时候总是一票难求,朋友亲戚经常问他要票。电影票价格从最早的5分钱、8分钱到1毛5、1毛8,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绝对是奢侈享受。资深影迷瞿剑平至今仍记得,“文革”后,电影《冰山上的来客》解禁,在只放映一天,到电影院等票的队伍向东排到友谊桥,向西一直延伸到十字街,场面蔚为壮观。

电影院也是那个年代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最佳场所。“1976年越剧《红楼梦》上映,我早早就排队买票。4毛钱买了2张票,请女朋友一起看电影。在暗灯的瞬间,我紧张而坚定地对她说:‘我喜欢的是你。’要知道,那个年代谈恋爱,公众场合下手都不能牵的,只有在电影院胆子才变大,因为四周一片漆黑,没人看到你。”已近古稀之年的影迷李玉华回忆影院往事时说。

如今已是更俗剧院策划总监的梁天明,回忆当年在唐闸工人电影院看电影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当时电影院可以说是那个年代每个城镇的标志性建筑,广场、门厅、穹顶、老式的吊扇,满足了少年时代所有的幻想。每到看电影,大家像过节一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广场成了摩登人物的秀场。再加上小商贩叫卖炒葵花子的声音,真是热闹极了。”而那坐在小小拱形窗口里傲慢的售票员,则成了大家巴结讨好的对象,以期能买到一张座位靠前、靠中的好票。

“那时身高不满1米2的可以免票,为此每到检票口,我就自然下蹲,想逃过检票。有时候人多还能混水摸鱼,人少时,那个检票的大胖子一眼看出我的把戏,声色俱厉地把我轰走了。”资深影迷姜女士如今已过不惑之年,但回忆起看电影的童年往事还是忍俊不禁。

?

南通影院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一票难求到门可罗雀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迅猛,陆续涌现出了《少林寺》《小花》《红高粱》等一系列优秀国产电影,人们的观影热情非常高,几乎场场爆满。当时,方启仁已到市电影公司工作,那也是他最难忘的时光,“当时热映的电影总会刮起一阵流行风,放《少林寺》时,兴起一股功夫热;放《霹雳舞》时,舞厅里的年轻人都模仿电影里的舞步。”

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由中影公司洗出很多拷贝,依次发到省、市、县级的发行放映公司,然后进入影院放映。“一般有两份拷贝,一个在城区放,一个在县里轮流放。”

在电影事业发展的带动下,电影院在我市也遍地开花,在城区,后来又增加了汽运电影院、市一中电影院等多个影院。1987年10月,梁天明也从唐闸调到市电影公司,从一个“票友”变成了“行内人”。从那时起,他可以通过隔三岔五的看片会免费看电影,接触各种电影资料。当时电影公司有个宣传科,每到新影片放映前,宣传科的美工师楼传兴便会到南大街与环城南路路口,在一块大牌子上绘制电影海报,有时他一个人来不及,还要叫上人民剧场的美工师王炎、电影院的美工丁忠一起帮忙绘画,那电影海报画面精美,色彩绚丽,每每画新海报都会引来市民驻足观看。

各家电影院在1978年5月开始实行“敞门入场”制,即观众买票后自己入场,对号入座,既疏导了人流,也考验了观众的素质。这一成功做法坚持达30多年,亦属全国罕见,还被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被列入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之一。

“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大家开始感觉到电影市场走下坡路了。电视的普及,以及卡拉OK、录像厅等给电影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原先是一票难求,后来是门可罗雀。有时候一整天卖不出一张票。”想起那时的状况,方启仁心里依然很难过。影迷姜女士的亲历也见证了那段影市低迷期的尴尬:“有一次到电影院买了票进去,等开场时就我一个人,售票的把钱退给我,不放了,说是我买的一张票连电费都不够。”

几家曾经辉煌的电影院面目全非,甚至踪迹全无。那些年,方启仁和梁天明等电影人,也经历了从引以为傲到茫然无奈的转变。1997年,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上映出现一次短暂的“小阳春”,之后,电影行业跌入谷底。“从那时开始,影院的效益一天不如一天,有时好几个月都拿不到工资。”

2002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改制,方启仁退休,梁天明则被买断工龄,待业在家,那种全国上下同看一部电影的时代渐渐远去。

本世纪初:繁荣背后的生机

新世纪之初,市委、市政府投资近6000万元在人民剧场原址重建剧场,并恢复更俗剧院的名称。梁天明以娴熟的专业知识应聘入职,再次成为一名“电影人”,重新与他热爱的电影事业相拥抱。“市区现在一共有124块银幕,到2015年底,影院将突破20家。”说起如今的电影院,梁天明如数家珍。

更俗剧院开业后,再现了电影的辉煌,却并不是因为一个剧院名字的恢复那么简单,这背后反映的正是中国电影事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蓬勃生机。

2009年,《阿凡达》上映时重现一票难求景象,更俗剧院排起的长龙从售票大厅拐了几个弯,一直延伸到大厅外。与上世纪七十年代文化匮乏,人们反复地看着那几部电影不同,在电影作品百花齐放的今天,观众的口味已经显得越来越挑剔。而为了吸引中国这块不可估量的大市场,越来越多的好莱坞电影纷纷加入了中国元素。同时,影院视听效果、观影环境的升级,也成为无法替代的享受。

如今,不论是在喧哗热闹的中南城,还是在寸土寸金的南大街,我们随时都可以在购物、美食之后,接受一番光影的洗礼。2014年市电影票房、观众人次、电影场次、放映质量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电影市场2014年创造票房296亿元人民币。

深夜,最后一场电影散场之时,喧哗阵阵,抓住商机的出租车则是在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龙。如今的观众可否知道几十年前,在同样的夜晚,那时是自行车铃声响得此起彼伏,人们带着同样满足的心情往家中赶去。时代变迁,有时就反映在一花一叶,一家电影院的沉浮兴衰上。

版权声明: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江海明珠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南通广播电视台&江海明珠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海明珠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最新吃住玩行
  • 南通奥迪Q2Le04-23

    来源时间为:2024-04-18南通奥迪Q2Le-tron大幅降价!促销优惠4.39万,优惠不等人家家情报官2024-04-1819:23:38·发布于北京在汽……

  • 线路通告[新辟开通南通站至长岸站免费接驳定制专线]04-23

    来源时间为:2023-12-26经市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南通轨道交通2号线将于12月27日上午9点开通初期运营。为配合轨道交通2号线南通火车站越站运营,南通公交同……

  • 江苏南通中院能动司法实质化解房屋租赁合同纠纷04-22

    来源时间为:2023-12-022020年以来,中央持续推进住房租赁制度改革,坚持以租购并举为方向,不断完善租房政策、规范租房市场、促进房屋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