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南通资讯 > 正文

“校地相长”促创新转型南通大学书写百年传承今日传奇

发布日期:2016/7/13 1:00:48 浏览:706

新华报业网讯南通大学的前身是一百年前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私立的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通过传承创新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该校在全国地方综合性大学中显现了鲜明特色——

该校近年来先后与地方共建研发机构14个、产学研基地138个、“校企联盟”74个、创业基地620个,其“校地相长”成效令人注目。4月25日,齐聚南通大学出席当代中国大学精神文化论坛的清华、北大等全国20多所著名高校的领导、专家评价:“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南通大学在对接地方中找出路、在服务地方中求共荣的做法,对地方高校乃至国家重点院校都很有借鉴意义。”

扣紧一个“用”字,

不坐而论道做“空研究”

4月12日,记者走进南通大学的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门口展板上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通州某市民搬玻璃时不慎砸伤肘关节,借助该实验室的神经功能重建研究成果,他不仅保住了胳膊,而且现在手指可以做用筷子、写字等精细动作。

实现神经功能重建的,是一根可植入体内的小管子。南通大学在国际上率先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构建了人工组织神经,被国际同行誉为“应对了脑科学十年未能解决的挑战”。“这根小管子,我们持续研究了十几年,申请了十几项国内以及欧盟等国家的专利。目前,它已通过了临床验证,将来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实验室带头人顾晓松介绍说。

“对策意识”与“应用价值”,也正是江苏省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衡量学术成果的主要依据。该院院长周威平介绍,研究院于2010年4月27日正式揭牌,是该校策应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与启东联手共建,其定位是研究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做的《南通未来十年如何发展》研究报告,获时任市委书记的批示;《南通市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研究》中的不少观点被南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采纳使用……”

扣紧一个“用”字,不坐而论道做“空研究”,以地方实际需求为引领,直接带动该校科研水平快步提升。据介绍,2010年以来,该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项,其中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成果占了9项。先后承担南通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课题60多个,不少成果得到政府支持和采纳,南通大学专家群体正成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智囊团”。

立足一个“地”字,

当好“马路对面的专家”

对富士通公司的老总石磊来说,南通大学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景卫平是位随叫随到的专家。有一次,公司开发新产品时碰到技术难题,石磊打电话给景老师。当他挂断电话,与人闲聊时,一抬头却看见景老师已经站在门口!石磊不由感慨地说,与一些名校合作,开始轰轰烈烈,但到后来就少有联络。唯有南通大学的专家们“蓦然回首,就在马路对面”!去年底,富士通公司与南通大学成立了集成电路技术研究院。“这是一项互惠互利的合作。”景卫平说,“作为全球行业排头兵企业,公司提出的一些世界前沿问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谈及角色定位,曾作为全省首批科技特派员派驻常熟沙家浜镇2年的南通大学材料专家姚兴田以“双面胶”作喻:“我们专家要一头贴着高校,一头贴着企业,从而把两者拉在一起,碰撞出火花。”如今,姚兴田虽已返校,但学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建的模具工程研究院却永久留了下来。“它为整个沙家浜玻璃模具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去年10月‘轻量化玻璃模具’、‘等离子喷焊流水线’等成果都已通过鉴定。”

景卫平、姚兴田只是南通大学立足于“地”,服务地方企业和政府的具体个案。据介绍,在江苏百所高校中,南通大学率先成立了服务地方工作协调委员会,设立服务地方办公室。学校先后与地方共建研发机构14个、产学研基地138个、“校企联盟”74个、创业基地620个。近年来,学校更是根据地方发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需要,成立了海洋学院和船舶工程学院,先后组建智能交通研究中心、新能源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中心等14个科技研发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以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学校科技创新基地等多层次科研基地和平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直接服务于地方新兴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3月29日,南通大学召开新大学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服务地方工作会议”,响亮提出“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的新口号,一个“五支撑一引领计划”也随之出笼:支撑沿海开发、支撑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交通运输产业发展、支撑基础教育发展、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引领文明建设。

突出一个“创”字,

让学生“跳出书本”书写精彩人生

“这是我们花了2年时间做出来的第三代模型。它追踪精度、转化率以及电池利用率都很高,可用于建设光伏电厂。”很难想象,眼前侃侃而谈光伏新技术的袁媛,只是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一位大四女生。她参加了去年的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她和伙伴们的作品《双抛物面均匀反射聚光跟踪光伏发电供热装置》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而在去年8月举行的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上,南通大学代表队也一举夺得两项冠军。

全国竞赛战绩不逊名校,创新创业氛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大一就有‘创业课’的公选课。”纺织服装学院2008级学生尹虹对记者说。去年,她与几位同学成立了南通伊墨至上服装设计有限公司,真正踏上了创业路。“学校的科技园给创业场所,免两年房租,还可申请创业基金,我们就拿到了1万元。”现在,公司有15个人,每个月为知名品牌设计50款服装。“通过创业,我们体会到,服装不仅要画得好看,还要穿得得体。现在我们设计服装,都要请教有10年以上制版经验的老师傅。”“今天上午,我还在办公室接待一位大三学生,申请创业经费扶持。”南通大学学生处处长张莉莉介绍,早在1999年,学校党委书记顾晓松就在本科生中开设《创造学》课程,12年来,无需校方通知,这堂课成为每个进校新生的“必修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校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晓松一直关注大学生创业教育,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有关推进大学生创业的提案。2月28日,南通大学与南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签约共建南通大学生创业基金,根据协议,双方共出资1000万元,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扶持。

“鼓励学生创业,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内容。我们重视的是教育、育人,而不仅是学生开了多少公司,解决了多少就业。”南通大学教务处处长顾健辉说,“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将来走出校门即能书写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本报记者张晓东许建军陈明翟慎良

本报通讯员王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Www.Huaue.Com)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南通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