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8-14
以城市之名,让通籍学子志在南通、留通回通、扎根南通——
推进通才回通实现双向奔赴
来源: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24-08-14
字体:
“今天的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乡南通对人才的渴求之强烈、诚意之满满,深切感受到了家乡尊重人才、重视创新的浓厚氛围……”13日下午,同济大学学生、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1级毕业生张苇杭激动地说。
11日—12日,通籍优秀学子南通名企接待日活动举行,包括张苇杭在内的500多名南通籍重点高校优秀学生代表来到我市知名企业、重点园区和科创平台,亲身感受南通城市发展活力和创新创业氛围,心中种下了“学有所成、反哺家乡”的种子。
13日下午,在“才聚江海通才回通”南通城市发展和人才创新创业交流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副市长于立忠认真倾听通籍学子和企业家代表的心声,共叙发展、共谋未来,期待大家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通才回通计划,携手家乡共创美好未来。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才第一资源,抢抓战略机遇,启动“江海英才”“通才回通”等人才计划,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托举产业链的“优”,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越来越多的南通籍学子选择返乡就业创业,在投身家乡建设中展现青春担当、实现青春梦想。
求贤若渴,重视通籍学子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南通滨江临海连上海,与苏南隔江相望,区位优势独特,资源禀赋优越,基础教育闻名全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市委人才办、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商务局、人才集团等部门协同推进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努力为包括通籍学子在内的青年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机遇和优厚条件。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以人大立法形式,将每年的“谷雨”(公历4月20日左右)设立为“南通人才日”,寓意“雨生百谷、生机勃发”,给人才以最高礼遇及荣耀。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幕式活动邀请约800名双一流高校通籍学生参加,推动万名学子在南通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去年6月,我市启动“通才回通”工作,市委人才办、教育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商务局、人才集团等部门单位分工协作、全力推进。
去年9月的开学季,市委书记吴新明走进南通大学,专门为高校学子讲授“新生第一课”,向青年学子发出邀约,期待他们扎根南通,做圆梦南通的“城市合伙人”。同年11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在“青春留通职通未来”南通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专场推介会现场,向青年学子介绍南通,详解人才政策。
在今年的江海英才周期间,我市精心组织“万名学子南通行”活动,近万名海内外高校学生通过23条线路,深度参与城市体验活动,走访调研南通的地区产业特色、人文历史和生态环境资源,推动青年学子走进南通、了解南通、爱上南通。
本次通籍优秀学子南通名企接待日活动现场,学子们深切感受到了南通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对优秀人才的期盼。东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庞宣毕业于南通一中,她说:“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心始终与南通紧密相连。参观中看到的不少创新技术对临床医学研究大有裨益,对一些疾病尽早诊断很有帮助。在家乡我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活动让我对家乡近几年的发展有了更为具体的认知。”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罗小山是如东高级中学毕业生,目前已收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研究生预录取的offer。她表示必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报家乡。
据南通中学校长陈建云介绍,“通才回通”启动后,学校大力培养学生爱乡情怀,不但在课程中融入南通历史、文化及新兴产业内容,坚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常态化,组织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变化,为返乡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涵养生态,吸引通才回通
“同学们走进企业基层、深入研发一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南通的广阔天地为我们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实践舞台……”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南通支队支队长化工系槐梦娇博士感动地说,自己和同学来到这里,深切感受到了南通的热情与魅力,期待与这座城市有更多交集。
源于去年的一个约定,今年暑假,包括南通籍学子在内的清华大学博士生暑期实践支队应约来到南通,和95名海外博士共同开启了2024“清华博士南通行”暨“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南通站活动。
吸引通才回通,不仅要把才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揽才。去年11月底,“一路向南·通向未来”清华大学南通周活动在清华园举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彤发出诚挚邀约,欢迎清华学子来南通就业创业,并与清华大学签约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搭建了南通和清华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双方还设立了清华之友—南通英才奖学金,继续共同做好青年人才选育,助力高层次人才引培。
涵养创新创业生态,吸引人才回通。近年来,我市“人才新政”持续升级迭代至4.0版本,建立了从大专到博士、覆盖各层次人才的综合补贴体系,打造了从“一张床”到“一间房”再到“一套房”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在就业创业、融资贷款、子女入学、父母养老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尊享服务。此外,南通现有科创平台近200个、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近900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长三角国创中心纷纷布局创新载体,高校毕业生来通就业创业规模年均增长15,通才回通的磁吸力逐渐增强。
“南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厚实、人才政策优渥,是企业稳定发展、员工安居乐业的优选地。”12日下午,受邀为通籍优秀学子宣讲时,南通中学优秀毕业生代表、同济大学声学专业博士、懿朵智慧声谷(南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奇讲述了自己回通创业的历程。
2022年9月,李奇回通创办了企业,通过近两年的发展,企业已在南通落地生根,先后参与了中国商飞机内语音音频仿真软件开发、中国核电管道振动智能监测系统研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程和项目。2023年,他入选南通市“江海英才”,由衷感慨:“南通拥有六大产业集群,并规划了海洋、能源、数字、健康等未来产业方向,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我们选择南通不仅因为乡情,还因为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在南通城市发展和人才创新创业交流会上,江苏懋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光麟坦诚地告诉学子们,除了被南通政府及园区的务实高效所打动外,南通拥有一条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供应商齐全,所有的原材料可以实现30公里范围内的供应,有利于企业实现“零库存”高效运行,“这深深打动了我们团队。”
如今在南通,“万事好通”的营商服务让创业之路更为畅通,“人才新政4.0”“新科创30条”令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全生命周期的股权基金支持体系助力创客雏鹰茁壮成长,江海英才“一卡通”服务解决在通人才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通籍学子感受到回通创新创业的安心、顺心、舒心。
前不久,在众多企业中,南通理工学院毕业生张尧最终选择了南通常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入职。他说,我是南通人,家乡发展迅速,机会很多,下定决心要留在南通就业。
通才汇聚,从回通到惠通
“我们企业待遇很不错,而且家乡学子有很多优势”“我们南通制造基地二期预计2025年投产”“欢迎通籍优秀学子加入我们的团队,共同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在南通城市发展和人才创新创业交流会上,通富微电、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懋略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相关负责人纷纷向通籍学子现场抛出了“橄榄枝”。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家乡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巨大潜力。我打算在学成后回到家乡,为南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参加完活动,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如皋中学毕业生何遥遥说。
“近年来,南通出台了很多招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综合办公室主任沙卫东笑着说,2020年,自己随着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回到了家乡,在政府的帮助下,企业与将近20所高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企业发展解决了用人之忧。他说,“我们企业和南通的13所学校有合作,约500名南通高校毕业生在这里就业。”
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持续赋能,“八龙过江”交通格局加速形成,沪通、苏通交通一体化、发展同城化全面提速。奔赴“下一个万亿”,离不开青年人才。
为更好落实通才回通计划,今年1月全市普通高中陆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研究)中心,开展毕业生去向、就业创业评价与分析,既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也为学校评估育人成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进育人方式提供参考。春节前夕,市委人才办和市教育局联合发布《致南通校友们的一封信》,真情邀请通籍学子们重返母校,“念往昔,话今朝,期未来”。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共举办各类校友返校活动82场次,吸引近万名校友、近2000名科研院所和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等重点企业代表参加。活动中约有千名校友表达了回通发展意愿,向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了一批招商信息,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近年来,通籍学子对家乡青睐有加、情有独钟,形成了与南通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生动局面。2019年,南通高中毕业生考出去约1.7万人,4年后的2023年,留通、回通、来通高校毕业生达7万人。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江苏省启东中学毕业生曹涵兮对未来回乡发展充满着信心,“在南通这片热土上,我所学的专业不仅能够大有作为,也必将助力家乡的发展。”
“家乡南通这般求贤若渴,对每个在外求学的学子来说是很好的机遇。我们积极投身到返乡创业中去,将是一个好的选择。”参加活动后,复旦大学化学系学生、海门中学毕业生曹嘉宇坚定了回通发展的信心。
“我们将发挥南通教育人才优势,推进通才回通、通才留通、通才惠通。”市教育局局长成宾表示,全市40余所普通高中竞相发展、美美与共的良好发展生态,为南通培养和造就了生生不息的各类人才。全市教育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做好广大优秀学子回通、留通的政策宣讲、需求摸排、沟通对接等服务保障工作,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竞相来通、逐梦江海。
市人社局局长王一鸣、工信局局长曹雁卉表示,将共同建好用好“南通市人才产业对接服务云平台”,动态发布企业需求、人才信息、支持政策等资讯,着力打造全时段、常态化、永不落幕的人才供需对接服务平台。
“无论游子的征程有多远,家乡永远都是你们最温馨的港湾、最坚强的后盾、最丰沃的成长热土。”在南通城市发展和人才创新创业交流会上,南通再次向通籍学子们发出邀请,期待他们成为南通建设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