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南通资讯 > 正文

财政资金精准投放,选聘专业团队对一批通派盆景“活化石”实施抢救性保护

发布日期:2023/7/10 11:42:54 浏览:84

来源时间为:2023-07-02

财政资金精准投放,选聘专业团队对一批通派盆景“活化石”实施抢救性保护——张謇钟爱的盆景重获新生

2023

07-02

13:45

来源

南通网

昨天是张謇先生诞辰170周年。南通盆景园内,曾被张謇先生收藏的通派盆景第149号“蛟龙串云”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这棵有着480多年历史的雀舌罗汉松,堪称通派盆景的“活化石”,今年以来爆出不少新叶。南通盆景园去年底招募专业团队入园,经过半年精心调理,包括“蛟龙串云”在内的22件濒危盆景重获新生。

园藏珍品

通派盆景是中国盆景八大流派之一,与扬派、苏派、浙派、岭南派等齐名。传统通派盆景代表造型“两弯半”,多采用罗汉松、五针松、桧柏、瓜子黄杨等乡土树种,将树干精心弯曲成座地弯、第二弯、半弯,造型呈现完美、自然、立体的曲线,整个姿态威武健秀,是江海文化和园林文化的瑰宝。

说到通派盆景,不得不提到张謇,他对通派盆景的保护、发展居功至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向记者介绍,1905年,张謇创办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内陈设盆景,并有园丁管护。史料记载,1916年,张謇在狼山北麓兴建林溪精舍,特地将原栽于狼山三贤祠、历经数代僧人精心培育的一棵雀舌罗汉松移入精舍珍藏,这便是后来鼎鼎有名的“蛟龙串云”,新中国成立后曾获江苏省盆景艺术展览最佳盆景奖。张謇还开办南通学院农科,让盆景技艺进入课堂,开全国风气之先,培养了江苏农学院著名教授、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徐晓白等大批园艺专家。

为了弘扬独具特色的通派盆景艺术,展示不同时期的“两弯半”盆景代表作,我市于2000年在濠西路东侧河畔建成面积9800平方米的盆景园,开放后成为一处引人入胜的景点。盆景园内陈列的盆景精品,就有张謇当年钟爱的“蛟龙串云”,以及“琼楼玉宇”“鲲鹏腾天”等500年以上树龄的国家级盆景。由于陈列盆景数量逐年增多,盆景园空间日益局促,越发不利于盆景保护传承。

2019年,新的南通盆景园在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南麓投入使用。作为南通植物园内的一个单独的专类园,新园为中式庭院布局,展示区域约29公顷,包括室外和室内两个部分,是原先老园面积的30倍。不同时期的通派盆景,陆续搬到新家,成为南通植物园的一处新景。

抢救行动

“盆景园现存放343件精品通派盆景,都来源于濠西路旧园,树龄最长的超过500年,最少也有约150年。”南通盆景园管理负责人赵家兴向记者介绍,近年来,这些珍品盆景因为缺乏高水平技师悉心养护,之前存在的小问题,慢慢拖成了大问题:因为施肥不足、不当,普遍长势不好,加上病虫入侵,部分盆景枯萎甚至濒临枯死……

“盆景园的管护机制一直不够完善,专业养护人才的培育引进,没能纳入发展规划。这些盆景都是稀世珍品,假如不是技艺高超的技师,连正常的换盆、换土都不敢下手,更别提让它重焕生机了。”因为工作关系,从当年建濠西路盆景园开始,市财政局副局长施桂林一直关注这批盆景的命运。2007年至2009年间,在财政局经济建设处工作的他曾参与过这批盆景的一次救治行动,当时换土换盆就殊为不易,专家团队曾赴宜兴量身定制了一批大紫砂盆,前后花费了三年时间。盆景园老技师韩平英当时说的一句话,最让施桂林印象深刻:“哪一天我不在了,真担心这批宝贝!”盆景园搬迁前后,市财政局和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多次现场调研,深入磋商探讨,推动建立通派盆景珍品的管养和传承机制。

去年底,市财政局决定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盆景园的专家团队引进、日常养护管理、后备人才培养、布展活动推广。经过公开遴选,南通市罗汉松研究所被选聘牵头抢救修复现有盆景。赵家兴介绍,这支专业团队入驻后,按照盆景树木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常绿树冬季换盘、落叶树春季换盘”的原则,对病情严重的盆景集体会诊,找准病灶,开展治虫祛病、修剪枯枝、翻盆覆土、施肥复壮等一系列工作。在专家悉心指导下,今年成功救活22盆珍贵盆景,其中包括一盆极其珍贵的璎珞柏盆景。

“抢救成活这盆璎珞柏,我心里特别高兴,因为小时候我经常在人民公园看到它,这次重逢太有缘了!这盆璎珞柏当属南通最早的璎珞柏盆景。”南通市罗汉松研究所负责人、国家级盆景技师蔡冯介绍,张謇非常喜欢雀舌罗汉松和璎珞柏,这两种树都属南通特有,他曾撰《璎珞松歌》:“南通树木谱年辈,尊宿吴国璎珞松。殖根传自赵宋代,北山山西朝日宫。”

守望传承

“救活这批盆景,仅仅是第一步。要想达到根壮叶茂、形景俱盛的最佳状态,至少要三五年时间。”多次去过盆景园调研的施桂林建议,想让这批盆景重放异彩,还要走好“三大步”:一要建立“一盆一档”管理和养护长效机制,汇总成“一盆一策”管养经验;二要加快园艺新人的培养,采取专人专岗专门考核的机制,保证盆景园自身人才建设不断档;三要积极探索建立盆景繁殖、培育、销售再投入机制,形成“养护提升价值、收益反哺养护”的良性循环。

盆器完好,树体造型恢复中,枝叶失枝状况转好,有有害生物威胁……这是6月17日盆景园工作人员日常巡查后在记录表上填写的信息,而这样的巡查记录目前已形成常态化机制。赵家兴介绍,今年以来,盆景园全面摸清每一件精品盆景的年龄、苗木规格、生长习性等“家底信息”,绘制了新的档案,将生长势标注为“旺盛”“正常”“较弱”“濒危”等类别,分年度制订养护计划,在“日周月”日常工作清单中严格落实,实现“一盆一档、一盆一策”精细化管理。

“以观赏价值极高的1号盆景大阪松为例,约有350年树龄,这么大的叶冠很罕见,是一件国宝级盆景。目前长势虽然正常,但存在虫病、长荒现象。”在专属于它的登记表上,养护目标如下:第一年进行局部拿弯调型,治疗红蜘蛛病等病症,初步修整树型;第二年根治病害,改善侧枝上翘和顶片厚大现象,继续改善树型;第三年和第四年增强松木长势,再次调整、优化树型;第五年力争让盆景达到最佳观赏效果。今年以来,经过土壤肥水管理、修剪、蟠扎整形等一系列养护,收效显著。

“雀舌罗汉松叶细,形似麻雀的舌头,每年春秋各发一次芽头。去年,‘蛟龙串云’等罗汉松盆景,几乎不长新叶了,但今年春天爆出的新叶特别多!”蔡冯介绍,这半年来,该所团队携手盆景园工作人员开展救护、养护,工作忙碌而有成就。以枝干粗壮的“蛟龙串云”为例,为了重现昔日风采,3个师傅足足花了4天工夫精心修剪。

“南通盆景园的精品盆景,是通派盆景的根与魂,也是生态文化、江海文化、张謇文化等相融合的结晶。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活化石的抢救、挖掘、弘扬,让通派盆景在岁月长河中绽放璀璨光辉。”施桂林建议,盆景园可学习上海等大城市的市民园艺中心,提供盆景培训、代客养护、园艺课堂以及花艺布置、花园设计等个性化服务,让市民在此赏花识草享受“绿色生活”。“期盼盆景园能成为所有通派盆景传承人共同守望的展示舞台,让通派盆景技艺在新时代迎来满园春色!”

记者郭小平俞慧娟

最新南通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