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南通百姓网 > 南通资讯 > 正文

高校智库建设的通大答卷

发布日期:2020/7/12 2:15:51 浏览:699

201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旨在以新型智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人才聚集的高校,如何响应国家号召,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交出一份智库建设的高质量答卷?

2014年以来,位于长江下游的南通大学,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以建设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为抓手,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落实供“钥匙”,为全流域治理开“良方”,在聚智辅政和学校发展的实践中,用其扎实而卓有成效的探索给出了响亮回答。

往深处想:传承有序勠力创新

5月26日,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与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地方高校和重点高校的这一成功“牵手”,既是两校合力促发展的新举措,也意味着南通大学智库建设又迈出坚实步伐。

南通大学有着100余年的办学历史,其源头可追溯到1912年张謇创办的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和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创办实业、兴办教育,是张謇先生的救亡图存之策,延续他的百年之志,爱国奋斗也成了南通这座城市和南通大学的文化基因。”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说。

作为一所沿江靠海的高校,南通大学不仅延续着爱国奋斗的基因,张謇“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理念也在这里传承有序。如今的南通大学组建于2004年,是由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等合并而来,并校至今共4届领导班子。4届班子在接力推动学校发展的同时,还共同做了一件事:第一届班子在《南通大学学报》开设“长三角发展论坛”专栏,第二届班子成立江苏沿海沿江发展研究院,第三届班子成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并使之成为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到第四届班子时,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晋级省重点高端智库。

2014年,“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2016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长江流域11个省市共同面对的一道“必答题”。“由于持续关注沿海沿江发展,2014年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们很快就成立了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以集中更多力量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成长春说。

除了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谈到智库建设的初衷,成长春还向记者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故事。2015年前后,他代表南通大学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学术活动。会前交流,有些专家对南通大学没什么印象,让他很受触动。怎样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智库建设与学校发展能否齐头并进?新时代普通高校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勠力创新?

作为南通大学第三届领导班子的“班长”,成长春和之后的第四届领导班子带着全校干部教师往深处想、往实处干,在智库建设和学校发展的实践中,干出了一系列“硬核”成绩。

“我们创新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的观点,围绕长江经济带产业平台建设和生态发展等方面,我们做到了发声最早、观点最新、院地结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凤华说。近3年,该智库5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7篇获省部级领导人肯定性批示,5篇被国家和省部采纳;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和《人民日报》《求是》等党报党刊上发表理论文章69篇,出版专著4部;承担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重点委托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等等。

2017年,时任江苏省副省长,现任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到南通大学调研时表示,原来以为南通大学就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但研究院的工作让他印象很深,通大不是“985”“211”高校,也不在省会城市,但能够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一系列成果,做得很大气。

2019年12月,在江苏省智库办组织的综合考评中,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名列15家重点培育智库之首,按有关规定晋级为省重点高端智库。2020年1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19年12月国家社科重点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成长春主持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长江经济带协调性均衡发展研究》以“免于鉴定”的成绩顺利结项。

往实处干:顶天立地铺天盖地

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决策部署后,江苏迅速推进落实。2015年以来,全省先后设立10个重点高端智库和16个重点培育智库,其中高校牵头的单位有22家。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是16个重点培育智库之一。近年来,其成绩的显示度在全省名列前茅。

“我们的成绩是靠两条腿走出来的,是放弃休息赶出来的,是敏锐判断抢出来的。”谈到智库发展历程,南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院城市与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陈晓峰感慨地说。

2018年,研究院领衔承接了国务院参事室“关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研究课题,新华社、同济大学等单位也参与其中。作为课题组成员和具体联络人,陈晓峰全程参与15天的实地调研。“整个行程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特别紧凑,非常高效、高能、高质。”陈晓峰说。

从长江上游城市,到江苏南京、苏州、常州,再到上海,后来又到重庆,最后到发改委、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当时成长春已经从校党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但依旧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在去车站的路上,他们讨论这个课题;转高铁的时候,也在讨论这个话题;晚上到了宾馆,还要继续讨论。就这样,围绕调研内容不断调整、思考、再调整,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最终,调研形成的咨询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批示。

15天沿长江城市走一遍,并且要到北京多个部委研讨交流;10天访8市,调研扬子江城市群建设……近几年,像这样安排满满当当的实地调研,对该院研究人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作为研究院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徐长乐多次参与这样的调研活动。他说:“每次调研既是沉下身子的社会实践,更是一次丰富理论的深刻认知,有助于研究团队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研判,也能让年轻人更快地成长。”

在这种踏实作风引领下,研究院涌现了一批年轻的科研骨干力量。该院冯俊副研究员参与的《破解长江经济带“化工围江”问题研究》入选2019年度“江苏智库实践十佳案例”;陈为忠副教授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报告《聚焦两个“一体化”助推江苏港口高质量崛起》,入选“2019年度江苏智库研究十佳成果”,且获得省委领导的肯定性批示;陈长江副研究员撰写的《南通与苏南发展战略比较与启示》得到南通市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该院公共政策比较研究所副所长宋超说:“调研让我们对具体问题的认识更具象,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学科方向,保持富有活力的状态。”

独行快,众行远。除调动校内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外,该院还走出校门,与中央媒体、国家部委、地方政府部门、沿江科研机构、国外科研机构紧密协作,积极构建“六位一体”的智库发展模式。如与光明日报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南通、上海、重庆等地联合主办五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共同研讨长江经济带重大发展战略;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两个国家级智库及重庆智库等社会智库建立合作关系,与湖北、重庆、四川等沿江地区的社科院合作,打造智库联盟,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各地区间形成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发展格局提供决策依据。

记者采访了解到,该院目前已形成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与产业发展研究、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和沿海沿江战略研究等5大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该院积极参加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咨询活动,承接研究任务,成为国务院参事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江苏省及省直属部门的政策研究联系单位;积极与南京、常州、南通、泰州等地对接,参与地方规划与决策。该院专家受邀编制的实施方案,助力南通成功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该院专家参与《新华日报》江苏乡村振兴智库研究院筹建,并担任首任院长,将研究领域延伸至乡镇,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的追求是研究内容做到顶天立地,研究成果能够铺天盖地,以此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杨凤华说。

往远处行:抱团合作集成突围

在实干中锻炼队伍,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在融合中行稳致远。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研究方式,逐步转变为抱团合作,形成了重大项目协同研究、重大形势集体研判、重大问题多角度谏言的研究模式,努力打造小核心大外围的研究格局。“这种跨学院、跨学科的协同研究,有利于拓宽研究思路,发现新研究课题,对促进学术理论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形成智库建设长效机制,做到聚智辅政与学校发展齐头并进,该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8050计划”和“十三五”发展规划等都把智库建设列入其中,并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浦玉忠为理事长的智库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提高决策和执行的科学性、有效性。该校副校长蒋乃华是研究院理事会副理事长,每次研究院召开学术研讨会,他都认真聆听,并逐一点评。研究院聘请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国务院研究室原司长陈文玲、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确保学术指导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不仅如此,该校对研究院的重视还体现在人财物和政策的支持上。如队伍建设方面,进多少人、怎么进,都由研究院自主决定,人数没有限制。在全校办公用房非常紧缺的情况下,还专门向南通市科技园申请500多平方米办公用房,给研究院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持研究院持续发展,南通大学还专门制订《决策咨询类科研成果管理办法》,修订《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等级认定办法》等。根据决策咨询类成果应用情况,把咨询成果分成5档,分别对应学术论文等级,明确界定决策咨询类科研成果属于科研学术论文,打通成果认定、职称评定和相关奖励的各个环节,跨出了高校科研管理探索的一大步。“这才真正体现了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政策导向。”该校人文社科处处长丁卫泽说。

说起智库对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发展的影响,该校地理科学院院长、长江经济带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王英利提到一个新现象:地科院涉及生态、城乡规划、GPS技术等专业的多名教师参与研究院工作后,干劲都很足,原因就是在工作过程中,他们有了很多实地锻炼机会,也有了明显的成长。

“抱团合作才能集成突围。这种集合多学科、多专业的项目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双向作用,集成作用非常突出。”王英利说。如学科专业与研究院5大研究方向的集成,经管学院、管理学院、政治学院等都参与其中,一方面促进了研究院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相关学科和研究人员的发展、成长,反哺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

记者采访了解到,集成式发展既有学院和研究院的集成,也有研究院与地方的集成。如通过具体项目研究,研究院与地方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增强互动,有的课题学校请地方支持,部委和地方政府很多项目也委托学校开展研究。这种集成更接地气,与经济社会发展也结合得更紧密。

浦玉忠说:“加

[1] [2]  下一页

最新南通资讯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