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11-05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优化,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以丰富的课程体系来重构高质量的学生校园生活,成就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共生课程”“共学课堂”作为强校之本、立校之基而不断向前创新发展。2023年,该校获批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该校充分凝练教育宗旨、挖掘办学文化特点内涵,在坚持共生育人核心理念前提下,全力打造共学通高课堂样态。
共学课堂:打造“立学课堂”校本实践
2022年12月,通州高级中学举行“聚焦核心素养,共探学科育人”教学观摩暨迎百年校庆精品课展示活动,特邀省内外特级教师、省优课评比和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与该校同类名师同课异构,共开设29节精品课堂,活动开设线上线下两个听课渠道,共有近5000位教师参与听课。来自盐城的一位教师在线留言:“通州高中的共学课堂定位于学生思维的同频共振,构建了师生、生生共学共进的学习场,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作为南通市基础教育“立学课堂”先进集体,通州高级中学始终致力于精准把握南通“立学课堂”的精髓要义,结合共生文化,构建了“预学、探究、提升”的共学课堂模式,目的在于达成和谐的课堂系统,体现生生、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提升的特征。共学课堂打破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差别,包括课前预学、课上展示预学、小组合作探究、知识拓展,巩固提升等环节。其中,预学是前提,指向师生双方,重点是学生的预学,预学的物质载体是“预学案”;探究是核心,通过合作引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升是终点,强调课堂要带来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具体措施有学生自我小结与反思,教师自我教学诊断、阶梯训练、课后拓展等。共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习自觉性,延伸了能力成长空间,使得全面发展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师生双方交流合作,同质互激、异质互补,各尽其能、共同发展。
“我们将着力打造推动师生共生共长的共学课堂,让师生在课堂中互相成就。”2023年12月,通州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巫灿烨在南通市“立学课堂”推进会暨通州高中“共学课堂”公开教学观摩活动中作《共学课堂:“立学课堂”的通高实践》课改实践报告。近年来,该校始终致力于共学课堂打造,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打造以“预学、探究、提升”为特征的“共学课堂”模式,依靠“学案预学→预学反馈→情景探究→交流提升→反思拓展”的操作流程,有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成为释放教师教学活力、增进学生学习内驱力、落实学科素养的关键抓手。同时借助江苏省教育厅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共学课堂”不断完善细节,优化结构,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2021年,《江苏教育报》发表了该校党委书记季仲平的文章《高品质课堂的五个特征》,专题介绍该校课堂改革的经验做法。福建省漳州市教育局、河北雄安新区教育考察团、镇江市丹徒区教育考察团、盐城市教育代表团等省内外教育考察团先后到该校参观交流,并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2024年8月,季仲平在江苏省普通高中书记校长培训班进行交流发言,作《从知识走向素养:激发师生内生活力的“共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报告。
共生课程:滋养共学课堂创新活力
“高中生up主,用心做视频,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体验,我们一起无限进步!”2024全国“新时代好少年”、通州高级中学2023级高二学生张许熠在B站主页上这样介绍自己。正是学校共生文化的培育土壤给予张许熠拔节成长的根基,共学课堂滋养了他不断创新探索的能力,让“高中生、up主”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在他的身上交融会通。
“通高好少年”的涌现离不开学校育人理念的主动更新。近年来,通州高级中学将传统教育理念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努力将国家层面的育人目标转化为学校生动具体的办学实践,初步建立了以培养“自信的人、自主学习者、积极的贡献者和热心的公民”育人目标为统领的校本课程体系。
为培养“自信的人”,通州高级中学开发了心理发展课程、审美共生课程、生涯教育课程等主题性课程,努力促进学生在课程交往中形成独立能力、自信品格、互助品质。为培养“自主学习者”,该校开发了创新人才培养课程、特长培养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并出台了各类课程学习指导意见,强化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为培养“积极的贡献者和热心的公民”,该校开发了思政课程、劳动教育课程、研学课程、“三模”课程(模拟联合国、模拟政协、模拟法庭),等等,形成了颇具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2022年,江苏省广电总台专题报道该校“发现劳动之美”暑期劳动实践活动。2020年、2021年,该校提案作品获评全国青少年“优秀模拟政协提案作品”。
学校共学课堂营造出温暖润泽的班级学习氛围,在自主先学、师生共学、生生乐学中,个个能参与,为深度学习提供可能,不但实现了“学生充分自主,教师监督内化”的目标,形成了共生的、有效的、高品质课堂,更形成了具有通高特色的课堂。每名学生在通高共学课堂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教师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近年来,通州高级中学入选近30所“双一流”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入选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2022年,该校唐天行同学荣获第36届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牌。2024年,该校单梓铭同学、孙宸宇同学分别入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决赛)江苏代表队和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江苏代表队。近3年,该校12位教师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课评比一等奖。
共学·通高:成就共学课堂理想样态
“开设科学思维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搭建科学思维的框架。在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思维素养,从而提高自身思维的科学性,让思维逻辑更加清晰。”为学生们开设《科学思维与科普阅读》的张剑平老师是一位“跨界”教师。从地理老师到信息技术老师,张老师始终致力于科普阅读工作。学生们对张老师的课堂有一个共性的评价:智慧在对话中碰撞,思维在课堂中拔节。
以“生生共学、师生共学的结构化课堂阶梯式通往高阶思维的发展”恰是学校正在着力打造的“共学·通高”未来理想课堂教学模式。在“共学·通高”课堂里,真正实现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增加体验式教学、情景式学习的比重,让知识生动活泼起来。
在高品质高中建设进程中,共学通高课堂是通州高级中学未来建设的重要一环:课前,学生需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社会生活实际,思考探究,发现与课本知识结合紧密的知识。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花费一定的巧思去设计课堂环节。首先要确定议题,这是贯穿一节课的核心与主线;其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再次,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和设计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探究,设计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而解决问题;最后,以任务为导向,各小组的研究成果。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相统一”是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则之一,为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的和谐共振,美国的费希尔提出了“扶放有度”教学理论。该校对费希尔的“扶放有度”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拓展,设计出以“演绎—教师为主”“演绎—学生为主”“归纳—教师为主”“归纳—学生为主”为程序模块的教学活动序列。这种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接续演奏,演绎活动与归纳活动的协同变奏就在无意识间指向了教学活动的“M形”逻辑,成就共学课堂理想样态。
从共生文化中孕育共学课堂,在共学课堂中走向师生共生,共学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师生情感交融、理趣相生的和谐状态,成为教室中每一个个体都积极投入、每一个生命都挺拔昂扬、每一个时刻都热情幸福、每一个明天都充满期待的理想殿堂。而今,通州高级中学在创建高品质示范高中的跋涉中,正在区域内产生更为深远的辐射影响,正激荡起更为巨大的课堂教学改革浪潮,让“共学·通高”成为耀眼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