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新局,奋发启新程!江苏医护人员绘出健康防线“作战图”
2024/02/2022:08
交汇点新闻
“一年春作首,新年新气象。”刚刚坚守在春节“医线”的医护人员们,又投入新一年的繁忙中,新的一年,如何抓开局、抓起步,展现新气象,担当新作为,共同守护百姓健康?
本期《健康周刊》特别推出“新春特辑”,围绕九个关键词,记者兵分几路走访江苏各大医院重点科室,看看“科室掌门人”新一年在各自医疗领域上绘出了怎样的“作战图”。
关键词:创新引领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介入放射科主任施海彬
2月17日是大年初八,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科的“新春第一会”提前召开。科室主任施海彬组织了全科医生,花了整整三个半小时,总结、剖析过往典型病例救治经过,并重点围绕新的一年临床服务、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新年的忙碌从除夕开始,一直到初八,介入放射科共进行了急诊介入手术34台,包括脑卒中急诊取栓9例,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8例,其他各种出血11例。对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来说,遇到长假,急诊介入手术总是更多,通常是平时急诊介入手术量的两倍。最忙碌的大年初二,上午九点至次日凌晨四点半,介入科连轴做了8台急诊手术。
年初五医院门诊开放,年前约定择期手术的患者陆续按约入院,介入科病区患者在不断增加中,年初八病区已经满员,手术排班表上,第二天(正常上班首日)择期介入手术已经安排23台,满满当当,包括6台全麻手术。
急诊患者的救治是介入放射科的重要工作内容,施海彬介绍,介入处理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脑血管疾病的急救,包括急性脑梗患者取栓、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介入治疗等;二是各种出血患者的急救,包括妇产、消化、呼吸道以及外伤等各种出血的介入止血;三是输尿管堵塞、胆道堵塞等各类情况的紧急处理。患者情况五花八门,是“疏”是“堵”,都要根据病情来确定相应治疗方式,也同样需要多学科联合救治。
患者的病情就是“警情”,来不得半点拖延。龙年以来,让施海彬教授印象最深的,是一名34岁的男性,推拿后右侧肢体乏力伴不能言语,确诊为“颈动脉急性闭塞”,除夕晚从外地转诊,21:20到达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进入脑卒中绿色通道。经过病情判断、CT评估、家属谈话交流,1个小时后即开始介入手术治疗。闭塞的脑血管血流开通后,患者言语与肢体功能随即恢复了正常。对于这样一位年轻患者,救治了一个病人,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
“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已在全国逐渐普及。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更要有不同学科之间的高效联动,急诊救治的时效性要求很高。”施海彬告诉记者,江苏省人民医院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已经建立了近10年,包括急诊科、放射科、介入科与神经内外科等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医院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保障各个救治环节快速高效、无缝对接,为患者节省可以节省的每一秒。
新一年科室的发力点远不止“提速”这一条,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这个“高原”上的介入科,在救治模式、科研创新等方面,都应当有引领性的探索。以卒中为例,江苏省人民医院已整合全院脑血管病相关优质医疗资源,建立起了一个包含院前筛查、急性期救治、早期康复、二级预防、院后管理和随访宣教等功能一体的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急诊入院并不是救治的起点,手术成功也不是救治的终点,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从预防到康复,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已经开展起来,较为完善的区域卒中救治体系也已经建立。在新的一年里,江苏省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也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不断探索服务模式升级,推广关键适宜技术,扩大对基层医院的辐射,惠及更多百姓。
关键词:攻坚克难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
“有位房颤病人急需要我去会诊。患者年纪比较大,病情非常复杂……”2月18日上班首日,邵永丰接到医联体下级医院的求助电话后马不停蹄地出发了。
春节8天长假,对于许多医务人员来说,既是节日也是普通的日子,该出诊的出诊、该手术的手术。
作为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的主要负责人,这个春节,邵永丰和他的团队几乎一天也没休息,他们不是在手术室就是在病房度过。农历除夕当天外地送来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大年初一又来1例、大年初三又来2例……春节期间,他和团队同事共做了1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
邵永丰说,最紧张的是除夕晚上那台手术。“病人是一位60多岁的女患者,是被家人紧急送来急诊的。她被送来时已经晚上10点左右,我们立即开辟了绿色通道。手术台上打开胸腔一刹那,血管瘤就破裂,大量鲜血奔涌而出……”邵永丰与同事整整忙碌了7个小时,才结束手术。好在患者得救了。
“还有就是大年初五,大家一连做了3台手术,从早上一直忙到年初六凌晨4点才结束。”他说,大家走出手术室时已经迎来第二天的晨曦。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被称为血管上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瘤体破裂,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因此必须立即手术。”邵永丰说,如果48小时内不手术,患者的死亡率超过50。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是心脏大血管外科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不过,这个手术对邵永丰和他的团队而言已经是“常规操作”。今年他们已经将目光瞄向更难、更复杂的微创心脏外科领域。胸腔镜下的孤立性房颤的微创外科治疗就是他们的主打方向之一。
“心房颤动作为为常见的心脏领域疾病,成为人口老龄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房颤可能诱发脑卒中,引起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邵永丰说,传统的外科消融需要正中开胸,体外循环,创伤较大,孤立性房颤患者难于接受。外科微创房颤消融是一种微创路径的房颤治疗方法,该术式无需开胸及体外循环,患者创伤较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成为孤立性房颤患者易于接受及认可的手术方式。
“今年另一个需要大力推广的是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邵永丰说,终末期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具有极高的致死性,是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原因,且大部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无法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需要进行心脏移植,但由于供体有限,能够接受移植的患者非常有限。因此,心室辅助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对维持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邵永丰说,在新的一年里,科室将继续以病人为中心,发挥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平台优势,攻坚克难,努力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解决疑难患者的诊治难题,使更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关键词:软硬件“顶配”
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主任程锐
患儿通过及时转运得到救治机会,稚嫩的生命有了“新生机”。新的一年,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转运进入到“顶配时代”:2辆全副武装的救护车,是“移动的NICU”,携带新生儿转运暖箱、呼吸机、便携式血氧心率监测仪、一氧化碳吸入仪、高级输液泵、负压吸引器等设备,24小时待命,全年无休,而转运人员均为NICU的高年资新生儿专科医护人员。
就在刚刚过去的春节,8天假期,南京市儿童医院一共从外地紧急转运了近30例新生儿,还有不少是省外的。医疗中心主任程锐记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在平时,科室全体医护早已达成了一种默契——紧密配合、随时补位、分秒必争。
为稀有血型溶血病的多多全身换血,打响了龙年生命守护的“第一战”。多多来自安徽蚌埠,刚出生一天,就确诊了稀有血型溶血病,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需要紧急换血治疗。可当地医院不具备鉴定和配血的条件。眼看多多的血红素一路下掉,当地医院在晚6点拨通了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的转运电话。
“我们正好赶上了春运返程高峰,往返的高速路段又都在修路,非常拥堵。”该中心副主任医师阚清回忆,为了不耽误病情,医护人员在接到患儿的第一刻就开始抢救。新生儿医疗中心早早做好了接诊准备,到达南京市儿童医院后,一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但新的问题很快出现了。“孩子换血需要用妈妈的血去配,但多多妈妈远在蚌埠乡下,赶过来根本来不及。”阚清介绍,多多妈妈的血型比“熊猫血”还稀有,科室于是计划了两个方案。一方面,孩子爷爷从当地抽妈妈的血送过来;与此同步,医院用血站现有的血去一袋一袋“盲配”。幸运的是,“盲配”成功了!第二天早9点,多多就完成了全身换血。
看到多多的黄疸快速缓解,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所有人大舒一口气。在最短的时间内,宝宝安全抵达医院,再到换血成功,一共花了不到15个小时。这背后是医疗部门的紧密协作,急救转运的全力配合,没有耽误一分一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生儿重新获救。程锐感慨,“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经历过无数遍急救和重症的锤炼,科室也早已形成了团队合力协作的工作风格。”
创建于1953年的南京市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是江苏省第一家建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诊疗中心。2004年,该中心就建立了新生儿转运急救系统。2012年批准成为江苏省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21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经过70余年的发展,科室拥有306NICU病区、307足月儿病区、308家庭陪护病房,开展了从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与转运、新生儿重症监护、危重症救治、早产儿综合管理救治,以及新生儿脑功能监测、新生儿脑保护和早期干预等全方位、系统的新生儿监护、诊断与治疗和康复随访。
“2024年,我们的工作重点依旧是新生儿危急重症的救治,而转运是我们最大的特色。”程锐介绍,急救转运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奔赴千里万里,只为了确保生命的绿色通道。转运团队将规范质量管理,严把安全关,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全省和周边省市的危急重症新生儿保驾护航。
关键词:精准服务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李卫文
2024年又称为青龙年,不仅承载着“好运、平安”等丰富的历史意义,也被寄予了人们对新生命的期待和未来的美好愿景。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全年无休向准妈妈们敞开,不分昼夜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降临。
“别紧张,我不走,我就在这陪着你。”大年初二深夜,盐城市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一片忙碌,产科主任李卫文站在一位产妇身旁,一边指导其呼吸和发力,一边安抚。
原来,这位来自盐城市响水县的二胎妈妈,因为自己有疤痕子宫和卵巢囊肿一直不敢顺产。而来院检查显示产妇各方面条件均良好,“虽然我们觉得顺产没问题,但产妇还是很紧张,一直拉着我的手。”为了给产妇信心,也为了随时监测不太稳定的胎心,李卫文在产房整整待了一夜。
凌晨,随着一声响亮啼哭,一个6斤重的男孩顺利出生。而李卫文又忙着赶赴下一台双胞胎产妇的紧急剖腹产手术。
“今年是龙年,目前,每天都有十几个‘龙宝宝’出生,产科忙得脚不沾地!”李卫文告诉记者,大家忙碌又开心。
“龙宝宝”一个接一个地出生,离不开产科所有医务人员的坚守。“放假期间,下面县区比较复杂一些的病人、产妇都会往我们这边转,我们更要站好岗。”李卫文坦言,产科工作是辛苦的,也很累,“但是听到宝宝们的哭声,听到产妇们的一声谢谢,就能让我们觉得很值得,这份工作让人很有荣誉感和成就感。”
“从目前孕妇建卡情况来看,今年确实稍微多一点。”李卫文介绍。为了满足年轻家庭的不同需求,盐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率先推出导乐陪伴分娩、自由体位分娩、新生儿游泳抚触、半躺式母乳喂养、智护训练等适宜技术和服务模式,形成了从待产到分娩及出院后延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保健网络。
怎样适应当下年轻父母的需求,让服务更精准是该科室一直思考和探索的方向。特需产房、产科特需门诊等就是这方面的实践之一。此外,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高血压、早产儿等诊疗中心,让医疗管理更加集中、精细,也是医院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