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1-06
【南通日报】南通民政聚焦民生改善,化解群众急难愁盼——奋力谱写民政事业发展新华章发布日期:2023-01-0611:13来源:南通日报浏览次数:字号: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站在历史新起点,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人民的急难愁盼为工作重点,以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工作目标,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代民政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
加大救助帮扶力度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2022年,市民政局在落实民生保障方面持续发力,救助保障标准稳步提升,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政策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模式持续优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护网”更加牢靠。
精准落实救助保障政策。统筹推进困难群众救助帮扶长效机制建设,机制化落实疫情管控期间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全年共计实施临时救助约9000人次,支出约1000万元;人均救助额约1100元。对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共60737人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合计1214.74万元。
稳步提升救助保障标准。全市城乡低保月度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780元,孤儿基本生活费补贴标准同步提高;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按全护理、半护理、全自理分别以不低于低保标准40、20、10的比例提供照料护理服务,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由各级政府兜底保障。目前全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9109户39616人;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约3亿元。全市共有城市特困529人、农村特困19959人,全年支出特困供养保障金约2.35亿元。
创新优化社会救助模式。制定印发《街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4 1”模式合作方案》,在建立市、县(区)、镇(街道)、村(居)四级救助网络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参与街面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工作。同时创新实施低收入人口救助项目,投入近1500万元,统筹推进“低补保”项目,为全市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低保边缘家庭等六类12.4万低收入困难对象购买补充医疗救助保险,着力破解特殊困难家庭因病致困窘境,为兜牢基本生活保障增加一道防线。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暖心呵护“一老一小”
一老一小,事关千家万户。2022年,全市民政系统持续聚焦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等领域,创新举措,健全完善服务体系,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启动《南通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2-2035年)》编制工作,分解落实《南通市“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同时出台《南通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2022年版)》,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出台《南通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拓面、提质、增效。落实“六同步”制度,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配建,着力解决社区养老服务场地和设施不足问题,新建或改造10家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制定《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保障率日常考核办法》,建立日常监测、约谈整改等工作机制。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从2020年起,持续开展全市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及农村养老服务双提升行动,连续3年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加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设施建设,2022年改造6所失能(失智)特困人员照护供养服务机构设施,改造提升9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儿童保障政策落实,加强儿童服务阵地建设,进一步织密扎牢儿童成长关爱网。
完善困境儿童精准保障水平。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比对机制,困境儿童应保尽保率达100;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2070元提高至2200元。将困境儿童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为困境儿童购买医疗补充险“低补保”;创新实施“大手牵小手一起向未来”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关爱项目,对全市部分特殊困难未成年人落实持续、系统的资金帮扶和亲情关爱。
推进儿童福利机构提质转型。市儿童福利院成功设立特教办学点,纳入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养治教康和专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4家县级儿童福利机构转型为相对独立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
强化未成年人保障体系建设。制定《南通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崇川区申报“苏童成长”建设试点工作。强化儿童主任队伍能力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儿童督导员108名,儿童主任1929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选树“优秀儿童督导员”“优秀儿童主任”活动,激发基层儿童工作者工作干劲和热情。全市8家省级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全部建成。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2022年,市民政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不断加大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力度,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激活力,进一步提升我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
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是居民参与公共活动、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桥梁。2022年,我市高效推进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作,统筹做好全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作,争取省补资金849万元,安排市级引导资金433.2万元,完成30个建设项目,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达标率达99.01。持续推动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全市“一村(社区)一品”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试点覆盖率达到53。同时积极创新工作手段,创新推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分制”管理工作,调动群众参与、强化自治实践。
社会组织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达4627家,全市等级社会组织1971家,等级社会组织占比42.59,市属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及党务工作者覆盖率近74。并不断加大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力度,2022年市、县(市、区)财政累计投入899.8万元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全市各县(市、区)均实现了“基地社会化运行” “公益创投扶持”的社会组织培育“双投入”模式。
社会工作者是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市以“多元共治”为目标,以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为基础,不断培育壮大“五社”要素,着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建设107个社工站,实现全覆盖运行。全市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人数达到7523人,名列全省前列。开展全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选树活动,评选出100名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创新设立全市“城乡社区工作者关爱日”,发起“城乡社区工作者关爱基金”,截至目前共募集资金181.465万元。
优化社会事务服务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建立健全基本社会服务制度,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对保障群众切实利益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市民政局聚力优化社会事务管理,在慈善、婚姻、殡葬、地名管理等工作领域中持续发力,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更加暖心。
“慈善之城”建设持续深化。“创新慈善机制助力共同富裕”获评全省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创新成果。印发“慈善之城”建设重点工作任务(2022—2023年),进一步提升慈善事业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全年募集各类善款超3.1亿元,救助困难群众超2亿元。大力发展网络募捐,全市网络募捐善款3477.9万元,实现新突破。全市共有10个企业、个人、组织和项目荣获第六届省政府“江苏慈善奖”,获奖数量列全省前列。
婚姻登记工作更加规范便民。按照计划进行结婚登记“跨省通办”、离婚登记“省内通办”。大力倡导“重登记、强责任、崇节俭”的婚俗新风,实现颁证常态化,并积极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
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年内投入资金5675.65万元,完成9个农村公益性骨灰安放(葬)设施改扩建任务。全市全面完成村级公益性安放(葬)设施达到“八有”建设标准。
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有效落实。严格审核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全程网办”。全年发放7.13亿元,惠及残疾人10.69万人。同时会同市残联合力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服务工作,切实增强残疾人的幸福感、获得感。
区划地名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刘瑞龙故居等6个地名入选第二批省级红色地名;海门等7个地名入选首批省级地名文化遗产;“标准地名一键‘通’—南通市标准地名信息化服务实践”成为全省首家兼具内部管理、外部服务的综合性地名地址服务平台,入选全省区划地名领域创新实践项目。
强化责任坚守红线
筑牢民政安全防线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有效推进全市民政服务领域的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全力维护民政领域安全稳定。
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全面落实民政服务机构常态化精准化疫情防控工作,优化疫情防控领导机制,压实各方工作责任。不间断开展检查督查和线上、线下调度,精准开展“回头看”,推进问题隐患整改到位。2022年,市民政局共计派出127个专项督查组,督查各类民政服务机构722家次,排查防疫安全隐患869条,制发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督办函107份,推进所有问题隐患整改到位。
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既有建筑、消防、燃气、食品隐患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百日攻坚行动。
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以“厚植为民情怀、提高执法水平”主题教育和“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优化执法方式。建立常态化检查督查工作机制,帮助养老等民政服务机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举一反三推动问题整改。各级民政部门与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联系沟通,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推动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安全隐患“清零”。
夯实党建工作根基
助推民政事业发展
全面加强党对民政工作领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紧紧围绕“抓规范、促融合、强作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党建工作呈现出“点上有突破,面上有创新,整体有提升”的良好态势。
扭住政治建设不放松,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党建。市民政局把政治建设作为发展的“魂”,立足的“根”,常抓不懈。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广泛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对苗头性问题进行引导纠正。坚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强化舆情管理,守土尽责。
盯住夯实基础不放松,以规范的层次水平抓党建。聚焦党建规范化建设,以规范组织生活、推进书记项目、优化党建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坚决克服基层党组织“宽、松、散、软”的问题,全面推动党的建设工作高水平发展。
抓住深度融合不放松,以自发